黑龙江省近期粮食仓储及物流的规划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4日        浏览次数:1252

黑龙江省近期粮食仓储及物流的规划发展
1发展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1.1政策背景
我国现代粮食烘干及仓储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发展现代粮食烘干及仓储物流对于降低仓储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发〔200824号)、《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都对加强粮食仓储及物流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2年国家提出了《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总体目标是: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仓储物流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推进法制建设,全面实现依法管粮;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有序、监管有力、质量安全的现代粮食流通格局。而完善粮食仓储设施,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是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
1.2行业背景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5%,平均商品粮率高达80%以上。东北粮食生产和流通状况直接关系到东北地区居民口粮的消费结构,也会对全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粮食供求品种平衡产生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在积极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和储存,对东北地区更好地担负天下粮仓的重任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1.3粮食仓储及物流建设符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的变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给粮食产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有关政策措施。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粮食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和完善粮食地方储备库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完善粮食市场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4粮食仓储及物流建设符合富农强省(市)的发展战略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是有名的北大仓,雄厚的粮源优势具有建立大批量粮食仓储设施的天然条件,粮食成本和价格极具竞争优势,建立粮食仓储设施是连接农民、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对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粮食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步提高,粮食产逐年增高,在未来粮食经营辐射范围内可从全市辐射到周边各地区。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极大限制了企业的经营,使企业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优势,随着政策的调整,实施的完善,未来粮食企业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粮食经济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
2.主要任务和项目布局
2.1加强粮油仓储烘干设施建设
完善中央和地方储备设施,优化全国粮油仓储设施布局,推广应用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仓房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我省也将在在粮食主产区、和后备基地新建仓容。针对收纳、中转、储备等不同粮食仓储需求合理选用仓型,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推动在东北地区烘干工艺和控制技术的改进,节能减排,降低烘干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烘后品质。
2.2推进粮食仓房维修改造
维修改造仓容1亿吨以上,粮食主产区基本消除长期露天储粮,同时积极争取支持西部地区和主销区仓房维修。重点对仓房防潮防雨、保温隔热进行维修改造,配置必要的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储粮设施和装卸输送设备,配置检化验仪器,推广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等绿色储粮新技术。
2.3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
为全国800万农户配置标准化储粮装具,使项目地区农户储粮损失率降低到2%以下。在粮食主产区开展种粮大户新型储粮设施建设试点,重点在东北各地农场和种粮大户建设1000套示范性小型钢板仓。逐步建立以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为依托,以省级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基层粮库(站)为基础的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储粮装具使用技术指导。黑龙江省为此次专项建设任务重点省份,优先享有行动中各项优惠政策。
2.4加强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针对收纳、集并、中转、储备等不同功能需求进一步优化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设计;在适宜的地方选用钢板仓,推广应用新型装卸输送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改进烘干设施工艺技术,降低烘干成本和环境污染,保证烘后品质;在储备粮库推进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等安全绿色储粮新技术;进行糙米流通新技术、集装单元化、大宗成品粮储运技术的示范;进行RFID、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试点,推进粮食物流信息化管理;加快研究开发适宜种粮大户需求的小型钢板仓以及相应的清杂、干燥、检测、运输等技术和设备;继续完善粮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争取制修订《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粮食钢板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等20项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提高设施建设水平。
2.5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
完善东北地区粮食铁水联运物流系统,配套建设东南沿海港口和长江、珠江流域主要物流节点的粮食中转和接卸设施。开展东北地区糙米入关集装化(集装箱或集装袋)运输试点和大宗成品粮储运技术示范。
建立全国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组建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利用现有政策性粮食交易平台系统和全国粮食动态信息系统以及大型企业现有物流网络系统,建立全国粮食物流配送、交易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粮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统一协调粮食运输工作。
2.5.1.哈大齐物流发展区。
 围绕哈大齐工业走廊、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等经济区的建设,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的实施,构建哈大齐物流发展区,包括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
  2.5.2.哈牡绥物流发展区。
 围绕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等经济区的建设,构建哈牡绥物流发展区,包括哈尔滨市城区及东南部县(市)和牡丹江市、绥芬河市。
2.5.3东部城市群物流发展区。
 围绕东部煤电化基地、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等经济区的建设,结合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等工程的实施,构建东部城市群物流发展区,包括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市和伊春市。
2.5.4沿边物流发展带。
 东部沿边物流发展带:以绥芬河、东宁为节点,辐射穆棱、宁安、林口、虎林、密山、鸡东等县(市)。该发展带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发达的滨海边疆区接壤,是我省对俄国际物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5.5 物流通道。
结合我省现代交通网络建设等工程的实施,按照全省主要货物流向及物流网络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快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沿边口岸、航道、机场、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运输干线服务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服务全省、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物流通道体系。
 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呼伦贝尔-满洲里物流通道:贯穿哈大齐工业走廊,完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物流节点、通道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通道及腹地工业、对外贸易等,成为欧亚大陆桥重要组成部分。
 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物流通道:贯穿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通过口岸联通俄远东地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借港出海借港登陆。发挥区位、口岸、对外贸易优势,立足利用俄罗斯铁路、港口资源,加快牡丹江、绥芬河、东宁等城市物流节点、通道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海联运大通道,完善国际联运功能,打造我省和我国东北部内陆地区通向东北亚、连通国际的出海通道。
 哈尔滨-大连物流通道:我省主要对外联系通道,加快哈尔滨物流节点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通道能力强的优势,服务全省经济产业发展,承接全省经哈尔滨至大连的中转物流,打造我省主要出海大通道。
 鹤岗-佳木斯-鸡西-牡丹江-图们-丹东-大连物流通道:贯穿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及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联通吉林、辽宁等地,加快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等地物流节点和我省东部物流通道建设,服务煤炭及煤化工、农业、对俄贸易等产业集群,打造东北地区东部主要物流通道。
 哈尔滨-北安-黑河物流通道:围绕国际经贸大通道,结合黑河互市贸易区的发展,加快松花江、黑龙江航运基础设施改造,提高通航能力,扩大江海联运规模,大力发展水陆联运和江海联运。
 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同江(抚远)物流通道:结合同江界河铁路大桥、前抚铁路、黑瞎子岛口岸公路和抚远深水码头等项目建设,打造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同江(抚远)物流通道,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水陆联运。
 漠河-加格达奇-齐齐哈尔-松原(白城)-通辽物流通道:加快加格达奇至齐齐哈尔公路以及齐齐哈尔至白城公路建设,打造我省西部地区连接吉林和蒙东地区的物流通道,推进我省与吉林、蒙东地区物流一体化。
  航空物流通道:加快哈尔滨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和货运功能。